3月25日,四川广安岳池县27名县级部门局长在当地亮相,依次上台向大家介绍身份及工作计划,并现场公布了手机号码,方便和群众联系。(3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岳池县27名局长集体对外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更为令人欣慰的是,记者依次拨打了这27个电话,发现电话均能打通,虽然只有12名局长没有接听电话,但有部分局长短信回复称正在开会,甚至有的局长还事后回电记者。这说明,岳池县公布27名局长电话的做法,不是在搞噱头,也不是在作秀,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群众,推进工作。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一措施在执行上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不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希望岳池县能够将这一措施坚持下去,善始善终。
其实,公开领导干部电话号码并非什么新鲜事,翻看新闻,各地早就在探索实行。只是,具体到执行层面,有的地方就不尽如人意了。比如,2018年河南省唐河县昝岗乡村民张先生向记者反映,昝岗乡政府“三亮三评”展板上公示的干部电话存在错误,自己打通乡党委书记电话后被告知“不是本人”,打通乡长电话无人接听。随后,记者通过公示号码致电乡党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接通后对方均表示“打错了”。记者拨通乡长和一位副乡长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显然,昝岗乡政府公布领导电话是在弄虚作假,是在“作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岳池县27名局长既然选择了对外公开自己的电话,就是许下了一份公众承诺,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将会在一次次拒接电话中,透支政府公信力,同时,一不小心还会将自己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一些群众在办事遇到难处,或者遇到不公时,他们脑袋中都能萌生过一个念头“找主要领导”。而现实中,确实也存在,群众一找到领导,事件就得以快速妥善解决的事例。对此,有评论认为,群众的这种思想是封建时代期盼“青天大老爷”的落后观念,而领导一重视就能立马解决问题,存在“人治”色彩,在法治社会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这样的评论,不能说没有道理。可是再有道理,若不能解决群众的问题,对于一个做事的领导干部来说,又有什么用呢?笔者认为,最应该关注的是,既然群众遇见难事就有找领导的需求,就应该满足群众的需求,而领导干部公开自己的电话号码,就是对接群众需求的一种方式。纵然这种做法,还存在争议,但是,只要能真真切切帮助群众,拉近干群关系,又何必在意非议呢?群众满意了,成效显现了,才是最重要的。
再说,群众有困难,有诉求,第一个想到的是找领导,说明群众相信领导,这不是好事吗?这种“被需求”不正是领导干部“公信力”的来源吗?假如群众有困难,有诉求,不找领导,这才是真正值得可怕的事情。
群众有困难,有诉求,偏爱找领导,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领导干部重视之后“办事快,效率高,成本低”。说到底,高效解决群众的问题,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才是破解这一症结的关键所在。
只是,基层要立刻达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许多现实条件还达不到。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布领导干部的电话号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其实是一项不错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