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3-11-27 9:02:23) 编辑:盛飞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结构长期均衡发展;完善医养保障和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充分认识老龄化社会特征,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充分融入经济社会政策;适应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构建“年龄友好、人人共享”的社会
我国从 1999 年起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答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包含了大规模老龄人口的现代化。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4.9%,已接近中度老龄化阶段。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测算,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总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辅相成。一方面,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新特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新机遇新保障,有助于进一步形成尊重老人、维护老人合法权益的新局面;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老年人的贡献,老年人在人口现代化、经济社会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其宝贵的人力资本、不竭的思想活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之一。 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叠加,给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挑战。首先,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削弱。快速的人口老龄化造成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迅速下降。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63.35%,与2010年相比,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此后还将持续减少。其次,老年抚养比持续攀升。2027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将超过少儿抚养比,中国将从“抚幼”社会演变为“赡老”社会,老龄化将使整个社会的养老、医疗、照料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大幅增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承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阶梯。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网。2022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34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495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457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608万人。2022年末全国共有提供住宿的民政养老机构4.0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22.3万张,共有社区服务中心2.9万个,社区服务站50.9万个,养老孝老敬老环境不断优化,我国老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与中国式现代化对高质量人口素质和结构要求相比,与新时代老年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期盼相比,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结构长期均衡发展。尽快提升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重点是健全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对家庭的生育津贴、养育补贴水平;增加城乡地区婴幼儿育养的普惠性服务供给,加强婴幼儿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婴幼儿医疗保健资源、教育资源、照护资源、住房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减轻家庭承担的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努力营造育龄人群想生、敢生的社会环境氛围。 完善医养保障和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要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提升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及待遇水平,提高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使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发展更为平衡。在基本养老待遇确定和调整方面,建议制定最低养老金待遇标准,保障老年群体基本生活需要,养老金待遇的动态调整能与全国社会平均工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等挂钩,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持体系,逐步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尽快出台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老人提供基本护理保障。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衔接机制,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智慧康养等新型养老模式。 充分认识老龄化社会特征,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充分融入经济社会政策。加强全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引导全民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社会,增强社会各界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推动公共政策和社会服务的“适老化”改革改造,加快发展银发经济。首先,应加强银发经济发展规划和部署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并在土地供应、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系列支持政策和扶持措施。其次,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适老化改造,突破老龄消费市场的供给侧制约,同时,利用政府采购拉动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消费市场。 适应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面对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供给下降,要积极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同时进一步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素质,抓住科技创新和数字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使每个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能满足更多社会成员需要。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弹性退休机制,渐进式延迟退休,鼓励以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加强老年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设,以智慧手段优化老年人经济和社会参与渠道,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性潜能。 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构建“年龄友好、人人共享”的社会。完善有利于子女履行赡养、照料老年父母责任的支持政策,深入开展中华孝道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为家庭照护者提供经济补贴、“喘息服务”、照护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多种支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文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加大适老化环境建设和改造、打造老年宜居社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城乡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西南财经大学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丁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