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2-10-12 8:08:3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道法自然、因势利导、刻石立碑:千年都江堰成功治水哲理对网络舆论引导的启示
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枢纽,至今已逾2000余年。2000多年来,遵循“道法自然、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 和“刻石立碑”的治水准则,都江堰持续发展、历久弥新,这 不仅是我国水利史、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人类文明史 上的一大奇迹。深入探究都江堰所蕴含的治水哲理,对我们 研究网络舆论引导、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 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道法自然:遵循网络舆论传播规律,直面严峻挑战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 的。作为一项符合自然规 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集自然精华之大成。其最大的历史价 值在于,它利用山形地势,采用传统堰工技术,避免对环境 的破坏性改造,这种基于道法自然的建设方式,已成为集真、 善、美为一体的人类智慧结晶。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网络舆 论场,借鉴都江堰的道法自然治水理念,科学把握网络舆论 传播规律,直面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严峻挑战,不失为一种 根本之策。 (一)尊重客观存在,直面问题源头,科学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网络舆情,是人们通过互联网手段表达的对客观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在一定程度 上,网络舆情代表部分民意,必须高度重视。事件舆情发生 后,我们要尊重事件本身这一客观实际、尊重民意,不逃避、 不回避,敢于直面解决问题,将“在疏不在堵”的理念贯彻 舆论引导全过程,而不是遮遮掩掩、一味封堵,耽误正面引 导最佳时机。此外,我们还将面对各种信息、各种观点,还 有谣言、攻击、谩骂,以及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如果不能 正面回应,及时分散这些舆情冲量,势必会导致社会管理的 “大坝决堤”。因此,在网络舆论引导中,我们要有直面解 决问题的勇气,做好相关预案和心理准备,有效化解网络舆 情风险。 (二)尊重舆论形态,紧跟事态发展,做到舆论引导同 频共振。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的诉求要想成为全网关注的热 点比较难,需要报纸、电视、广播记者主动挖掘线索,或安 排通讯员提供线索上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下 信息的传播速度几乎可以快到和事件本身同步,几分钟内就 可以将事件话题推上热搜。以雅安芦山县 6.1 级地震为例, 2022 年 6 月 1 日 17:00 地震发生,雅安震区网民同步就在各社交平台和群圈发布文字、视频和图片等信息,其他有震 感的地区网民加入评论互动。震后 20 分钟内,各媒体报道 量就已过千,#雅安地震##四川雅安庐山 6.1 级地震#等话题 登上多个平台热搜。但容量有限的碎片化信息无法承载一个更为审慎的新闻思考。所以在近几年的新闻中,我们常常看 到“反转”“坐等反转”这样的评论,舆论讨论也会出现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状态。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发布台。信息发布的“快”并不代表事实的客观全貌,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急于得出结论、盲目表态,导致“舆论反转” 事件层出不穷,尤其考验网络舆论引导的介入时机。 (三)尊重网民需求,研究传播效果,针对性制定舆论 引导策略。没有受众,传播效果就无法实现,追求有效性是 信息传播的重要一环。在网络舆论阵地的争夺战中,最有效 的办法是以事实和科学为论据进行说理,驳斥阴谋论和谣 言,指出其荒谬之处。互联网时代,直播平台和社交媒体的 发展使得受众养成了交互对话的习惯,也为对话提供了便利 条件。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科学的说理,如果不采用平等对 话的方式,也会被视为说教,受众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然而, 从人的本性来讲,一个人一般不大敢于或不大愿意表达一种 与大家不尽相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因而,身处舆论场上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与“公开的意见”。这就非常考验网 络舆论引导中对目标受众的分析。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 尤其要重点关注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潜下心来倾听他们 的声音,有针对性地研究信息传播效果。只有这样,制定的 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才更有针对性。 二、因势利导:顺应网络舆论发展趋势,把握好时度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都江堰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 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 程” ,这是对都江堰治水法则的精准概括。“因势利导”指顺 应事物发展趋势加以引导。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超过 10 亿,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已成为反映社会意见的重要“风向标” ,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借鉴 都江堰因势利导的治水之道,顺应网络舆论发展趋势,把握 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才能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一)网络舆论引导要紧扣时间节点。面对海量的网民 和传播迅猛的网络舆情,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把握大局,紧 扣时间节点,体现在突发事件中就是抢抓“首因效应”。以 四川泸县太伏中学学生坠亡事件为例,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 安全事件,涉事的官方舆情接连处置失当,未能第一时间抢 得舆论话语权,给谣言四起提供了滋生空间。同年发生在陕 西西安的问题电缆事件,作为一起典型的公共安全事件,西 安市政府及时透明、坚决果断的应对态度赢回了舆论主动 权。而涉事企业先“声称报警”后“跪地求罪”的“自我打脸”倒 是可做“反面舆情教材”。对比前后两起突发事件,第一时间 抢占舆论制高点,往往就能“一览众山小” ,推动工作“更上一层楼”。反之,对一些疑问不主动回应,就 容易“被解读”;对一些问题不善于表达,就容易“被表达”。网络舆论引导重在早、贵在快,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要利用好“首因效应” ,快速反应、准确研判舆情发展走势,确保首发定调、抢占先机、一锤定音。 (二)网络舆论引导要注意适可而止。度,在舆论引导 中可以理解为分寸、尺度、火候等,度的把握直接影响到效, 火候不到、作用不大,过火了又会过犹不及,甚至产生次生 舆情,所以见好就收,刚好就行。网络平台,问题伴随着争议,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进行引导。人们关注什么样的 议题、谈论什么样的议题、以什么样的价值标准选择议题、 参与议题,无不彰显出网络舆论主体的话语权。多年前,四 川某地一度被贴上不良标签,其任何信息在网民的评论中这类标签都会被反复提及。反观四川会理县 ps“悬浮”事件,当地把网民对官员作风的批评变为了解会理、宣传会理的良机。通过发现网络上的新动向,主动设置相关议题,既可以增强思想互动与交流,化解突出思想矛盾;又可以聚焦舆论关注,使一定的议题话语成为主导性的社会热点话语,借此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动态。可以说,一旦议题设置主体所提供的话语被广泛讨论,就意味着在相关议题话语权的争夺中,该主体已经占据了主动地位。 (三)网络舆论引导要注重实际效果。效果、实效,是 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最终检验标准。舆论引导要有效,受 众的感受最重要。某种意义上说,受众的媒介接触是一项基 于自我需求而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因此,在舆论引 导中,受众的需求必然会对引导效果产生制约。如某地中学生坠亡事件,面对网民种种质疑,官方没有正面回应,未达到平息舆论的效果,反而激发舆论不满与多种猜测。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舆论引导受众不再是生活在信息孤岛上的被动的单向消极接收者,而是有选择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双向积极互动者。若不考虑目标受众的心理偏好、客观需求,一厢情愿地强硬灌输引导信息,即使舆论引导的主题再鲜明、表达再精致,受众也不会照单全收,不仅引导效果一言难尽,甚至可能产生负面效果。互联网传播尤其是智媒时代的传播是更高维度的形态,网民对事件真相追求越来越高,对舆论引导方式的接受度越来越多样,不单单是网评文章,还有图片、视频、段子、漫画、表情包等等。所以,我们应当“升级”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观念,将大数据的管理与运用、网络情绪的识别等这些新的方法、技术运用到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 三、刻石立碑: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筑牢舆论堤坝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都江堰灌区实际需要,都江堰的 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不断演变。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系 列治水经验、程式、准则,如“三字经”“六字诀”“八字 格言”等,简明扼要,浅显易懂,既有利于历代管护者沿袭, 又有助于普通劳动者遵守。同时,都江堰从三国时期《诸葛 亮九里堤令》、宋代《蜀江修堰禁约》到 2019 年修订的《四 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一直施行依法治水。互联 网进入中国已经 20 多年,借鉴传承都江堰“刻石立碑”的 治水准则,必须加快制定标准,构建现代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夯实舆论思想、法治和主体基础,才能筑牢舆论堤坝。 (一)巩固网络主流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 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成为人 们生产生活新空间,那就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 间。思想阵地很重要,主流舆论不占领,非主流杂音噪音就 会乘机入侵,甚至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群体蛊惑利用。 对此,要积极主动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深入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及方式方法创新,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推出 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温度的精品佳作,提高正 能量精准传播水平。要坚持移动优先,主动适应社交化、移 动化、智能化的网络传播趋势,不断健全网上热点舆情和突 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形成正面舆论强势,筑牢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思想根基。 (二)强化网络法治建设。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温托夫勒 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 全媒体时代既为网络舆论发展带来机遇,又给网络治理带来 挑战。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与规制网络空间的各种行为,已 经成为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建立健全网络治理 法治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网络舆论的治理要 素、治理结构、治理程序、治理功能纳入法治范围。近年来 一些突发事件,属地政府除了及时公开回应外,已第一时间 开始整治伴随的网络谣言、不当言论等。如凉山木里火灾, 四川南充男子发布侮辱烈士言论被网警抓获;四川长宁地震事件中,泸州、资阳分别有网民发表不当言论,被当地公安机关批评教育,并要求向广大网友道歉等。2020 年 3 月 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 治理规定》已正式施行,只有不断完善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筑牢制度堤坝,才能在法治护航下持续地释放网 络正能量。 (三)提升网民主体媒介素养。网民是互联网的主人, 是网络舆论的主体,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人。网民作为网络 舆论的主体,创造了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和丰富多彩的网络 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某种程度上说, 有怎样的网民就有怎样的网络舆论,有怎样的网民就有怎样 的网络文化。每名网络舆论活动参与者,都要发挥“主人翁” 意识,高度认识并自觉担当自己的网络责任。特别要聚焦青少年重点群体,相关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因缺乏自律意识和监督,出现沉迷网络、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甚至引发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为此,要围绕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开展活动,提升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络素养。只有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网络媒介素养,才能遏制网络不良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互联网时代,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接续传承都江 古堰所蕴含“道法自然、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和“刻石立 碑”的治水准则,我们只有遵循网络舆论传播规律,顺应网 络舆论发展趋势,创新舆论引导手法实践,才能筑牢网络舆 论堤坝,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质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