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4-3-25 9:43:0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再推动形成新的量变的过程,没有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效率方面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就不可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质与量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扎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关键所在。 量的合理增长是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保持量的合理增长是经济实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客观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许多部分的质变,没有经济发展规模、速度方面的合理增长,各种矛盾和问题就难以破解,发展也难以实现质的跃升。当今世界百年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冲突多发,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增长动能不足,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一系列困难挑战都对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推动经济保持量的合理增长,能够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为抵御外部冲击提供坚强后盾。 质的有效提升是引领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突变或飞跃,质变依赖于量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中也有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再推动形成新的量变的过程,没有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效率方面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就不可持续。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已经发生转变,大部分“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矛盾更加凸显,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质的有效提升,意味着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当前,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要在不断巩固发展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抓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努力实现量质齐升、协同并进,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要求“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四川发展正处于“滚石爬坡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闯关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作为“要真正挑起大梁”的经济大省,必须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把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在抓好“质”的同时,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立足实际实现量质齐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要充分发挥四川在科研条件、创新人才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用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要把发展富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赢得更多竞争主动,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乘势而上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运行发展速度保持在一定的合理区间。2023年,四川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6%,跃升至全国第五位,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愈益强劲,步伐愈益稳健。实现2024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6%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需要把握发展环境变化、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遵循发展规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有序推进生产潜能释放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以消费和投资“双引擎”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抓住“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战略性举措,是新时代统筹四川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水平开放的客观要求。要基于四川在全国和西部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有效发挥区域中心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整合度高、集约高效的区域发展格局。(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