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竹林成了风景线,更要把乡村游搞起来。”1月5日,青神县最大的竹林基地——瑞峰镇尖山村,万亩竹林随风摇曳。成片竹海下,村支书方国军与村民们正在酝酿竹林开发新思路,准备办农家乐。(1月7日,《四川日报》)
一根根竹子、一片片竹林,不仅装点了绿水青山,美了乡村,还支撑起乡村发展,富了百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变成了现实,当地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也有了撬动的杠杆。
乡村因竹而美,村民以竹致富。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当地以推进“绿满青神”行动,实施岷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项目,大力推动竹产业升级,无疑是对这一建议的具体而生动的践行,促推了当地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和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以“竹”支撑了产业发展。把农家房前屋后的绿竹打造成美丽乡村风景线、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和岷江流域的生态屏障。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发展竹加工和竹编产业以及竹旅融合发展,既打造了当地特色产业,也扩展了产业链,增加了产业附加值。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模式由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收益、高速度低质量,向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收益、高质量的转变。竹基地面积超过10万亩,竹林总面积20余万亩,实现竹业产值41亿元,这不仅为当地绿色发展开启了一扇窗,也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开启了一条路,让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以“竹”助推了脱贫攻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个市级贫困村,正是坚持了绿色发展理念,抓住了这个发展绿色竹产业的机会,依靠竹林基地,卖竹苗,搞加工,实现了村民平均年入万余元,全村因竹脱贫致富。而这一成果是当地聚焦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精准识贫、精准施策的结果。竹产业发展让增收有了坚实的载体,竹旅融合让稳脱贫有了切实保障。村民摇身成为竹产业工人,既实现了就业,又兼顾了对家庭的照顾。可谓是一颗颗竹子圆了村民增收梦,一片片竹林成就了当地脱贫路。
绿色发展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随着绿色发展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将不断孕育新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实施“万亩栽竹计划”,还是构建竹编、竹纸、竹杯、竹灯、竹桶等多元产品体系,其正是在坚定走好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上,把绿色发展转化为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