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3-12-3 8:27:22) 编辑:盛飞
“要真能挣一个亿,我早就躺平了。”谈到外界传说中“一部短剧实现财务自由”的暴富神话,一部爆款短剧的制作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微短剧逐渐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不少人被一些流量短剧抓住了“胃”,无论是在通勤路上,还是休闲吃饭,都要抓紧时间刷上几盘、来上两“口”。有些短剧确也不错,情节紧凑,剧情明快,颇有看头。
据在杭州召开的国内首个聚焦微短剧的行业大会透露,2022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在100多亿元,2023年将突破300亿元,预计明年有望达到500亿元。今年1—9月通过网络备案的中微短剧约3000部。在这些微短剧中,不乏立意较高、针对性强的好作品。但从大多数的流量短剧来看,除了让人迅速“上头、过瘾、短爽”之外,并没有给观众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实质性改善;甚至有些内容低俗擦边、混淆是非,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首先,为博眼球,为抢流量,为抓快钱,一些自媒体平台表现为不顾质量只抢数量。由于短剧拍摄的节奏极快,往往在一个月内就要完成点子的抓取、剧本的创作、演员的遴选、剧本拍摄、后期制作等一系列工作。一些制作方为了追求热度和关注度,就会过分迎合市场,甚至以牺牲作品的艺术价值为代价,尽快让短剧杀青,上线去争爆款。这类短剧,制作成本较低,把主要成本都花在流量投放上。如此你追我赶地大量炮制微短剧,直接导致这些短剧的内容属性较弱,甚至可以说是粗制滥造,影响观众的观感体验,也对社会价值构成潜在伤害。 再者,当前大多数流量短剧的作品类型单一,加上无序加无厘头炒作,只会让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适得其反。因为过于泛滥的同质化内容,多为“歪嘴战神”“霸道总裁”“神仙姐姐”等,极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表面上看,制作流量短剧是一条来快钱的路子,但实际上,最终也只是几个头部平台赚得盆满钵满。极少数的播主赚快钱,多数人去做“流量垫背”,呈现出“流量陷阱”的狰狞之态,这理该引发我们的行业警觉。 其实,不少人对短剧的偏爱,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注水剧”的一种不满,更像是在用手指投票。短剧纵然存在诸多不足,但它仍然对剧情、表演、节奏、信息量、艺术附加值提出极高要求。对于行业来说,“内容为王”永不过时,从业者需要在避免内容的同质化、低质化上下功夫,切忌被“热”市场冲昏头脑,时刻不能忘记“冷”思考。而对管理者来说,需要切实履责,强化常态监管、制定相应规范。原因在于,这个行业如果无序野蛮生长,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加速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