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3-11-30 9:00:01) 编辑:盛飞
——我国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作者: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编者按 亲子阅读,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也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202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提出进一步加强亲子阅读指导、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分年龄段推荐优秀儿童书目等要求。当前,我国亲子阅读有何新趋势?尚存哪些短板?光明日报记者会同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艺术基金“以美为媒:中国原创绘本精品巡展”课题组,对我国亲子阅读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形成良性共读生态圈的对策建议。 万家灯火时的书桌前,孩子与大人相互依偎,感受着角色朗读的快乐;假期的图书馆里,儿童文学大家与绘本作者相聚于此,为读者家庭阐释着童书里的奥妙;街角社区的绘本馆内,大人小孩围坐一团,认真聆听着导读师的讲解……书为孩子们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而“亲子阅读”则成为他们与世界联通的重要桥梁。 亲子阅读逐渐成为全民阅读实践新潮流 阅读地位日益提高,价值认知得到认可。“自孩子出生后,我就开始购买各类绘本,如布书、洞洞书、触摸书、贴纸书……有的书已翻了上百次。”安徽省合肥市的任女士经常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为孩子选书的心得,她向调研组表示,孩子虽然刚上一年级,但学校每周都有读书课,也会要求家长和孩子在家期间完成一些亲子阅读任务。任女士回忆自己小时候,还很少听闻“亲子阅读”的提法,而现在其已成为一项非常普及的家庭活动。在本次调研收集到的1610份有效问卷中,超九成受访父母与孩子有过亲子共读的经历。此外,调研还发现,即便没有学校布置的亲子阅读相关任务,也有78%的受访父母会主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近年来,亲子阅读不仅成为全民阅读实践的新潮流,还促进了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起读书不仅让我和孩子的关系更亲密,而且我们也能从书中得到丰富的知识与体验”,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安女士认为亲子阅读不仅是一项家庭活动,更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调研数据显示,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认为亲子阅读不单对亲子关系与家庭价值的提升有明显帮助(87.2%),还促进了孩子人文素养(87.8%)、科学素养(86.2%)与精神素养(83.8%)的积淀,对其社会化能力的培养(84.8%)也可助力孩子的长远发展。亲子阅读已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一种教育实践。 阅读环境呈现多元,习惯培养阻力尚存。分享精彩好书、推广经典著作、举办阅读活动……在北京奥森公园附近,运营着一家绘本馆的赵女士表示:“我也是一位妈妈,和众多会员的诉求一样,筹办绘本馆的初衷就是想为孩子找寻专业的阅读指导和更为有趣的阅读体验。”据了解,我国部分一、二线城市已拥有多家由公共图书馆、社区亲子共读空间、商业绘本馆、儿童书店等组成的亲子阅读生态圈。在受访家庭中,除自家卧室和书房(89.3%)等传统场景外,亲子阅读也分布在图书馆和书店(42.1%)、绘本馆和童书沙龙(14.9%)、学校和教育机构(13.8%)以及露营等户外场景(11.5%)。有近半数的受访家庭开展过与手工diy、音视频影像、趣味游戏、戏剧表演相结合的亲子阅读创新活动。 在阅读习惯上,36.7%的受访家庭每天都会开展亲子阅读,其中15分钟以下和15~30分钟分别占41.8%和47.3%,数据相较往年已有大幅提升,亲子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近半数受访家庭表示没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和频率,也没有提前设置阅读进度的习惯,活动开展与结束都较为随意,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时间(72.4%)。 阅读策略受到关注,类型选择有所侧重。“阅读人数最多”“评价最高”“儿童必看书籍”……如今网络上流传的推荐书单已不在少数,但“如何科学选择读物类型”仍是不少家长的困惑,与此同时,“如何激发亲子阅读兴趣”“如何提升阅读收效”也是当下家长关注的重点。 调研数据表明,在读物选择方面,目前中国亲子阅读读物的类型选择整体上偏向于认知科普类和习惯养成类,对审美培养、视觉思维和轻松解压类读物关注较少。58.9%的家长表示会优先根据孩子的心理需要和认知特征进行选择,此外,听从专业人员推荐、参考网络热门排名和挑选实体书店畅销书也是其挑选读物的常用方式。从亲子阅读的开始阶段来看,近6成家庭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开展了亲子阅读。在共读方法上,虽然大多数父母会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拓展思考(56.7%),甚至让孩子做亲子阅读的主导者(22.6%),但是仍然有近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策略和阅读方法,受访人群中有五分之一的家长仅仅根据书籍内容进行朗读。91%的受访父母认为自己在亲子阅读技巧上存在提升空间。 共读共享制约因素亟待破解 当下,我国已形成对亲子阅读家庭教育价值的初步认知,但不同家庭在亲子阅读实际执行效果上仍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亲子阅读发展呈现出明显不均衡态势。 认知有差异,亲子阅读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家庭客观情况影响对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调研显示,家庭对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与父母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父母高学历的家庭整体偏向在孩子学前阶段开始亲子阅读,并且拥有更多数量的亲子读物,他们也愿意在亲子阅读活动上花费更多时间,同时注重阅读拓展,更为主动地寻求外界帮助。相较而言,普通家庭受限于家长自身客观条件,导致其对亲子阅读价值不够重视、起步较晚、开展共读活动主动性较弱、对亲子阅读方法不甚了解。 另一方面,社会也缺乏对亲子阅读的资源投入和价值引导。调查显示,92.7%的家长希望选择能够传承中华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书目作为亲子读物,但家中中国原创亲子读物比重超过半数的家庭仅占全部受访家庭比重的38.3%。调研组认为,社会对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市场资源的投入程度,只有明确亲子阅读价值,重视亲子阅读才能驱动其相关资源、体系、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 体验有欠缺,共读共建水平待提升。调研发现,当前公共空间亲子阅读活动的多样化场景实践仍有待开发。一方面,儿童友好场所的建设需要社会相关机构提供专业设计与资金支持,当前能够提供丰富亲子阅读体验的公共空间场所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不少三、四线城市还较为欠缺;另一方面,家长对公共亲子阅读场所的安全感、信任度和用户黏性培养也是现阶段公共空间亲子阅读场景运营管理的重大考验。 此外,家庭在选择亲子阅读场景时也缺乏探索精神,大多数家庭的亲子阅读活动仍局限在家中,很少有与户外自然场景、线上线下互联场景等多样化场景的联动。调研数据分析得出,在露营等户外场景下开展亲子阅读的积极性远高于传统家庭环境,但实际在户外场景进行过亲子阅读的家庭仅占11.5%。 “为了方便孩子电子阅读,我特意买了平板电脑。但平台免费内容越来越少,付费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越来越多的广告与任务类游戏,使得孩子不断沉迷,丧失了阅读的本质与初心。”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梁先生向调研组坦言他对于电子阅读的担忧。调研显示,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为亲子阅读中的电子读物付费,但对使用电子产品阅读抱有积极态度的家庭仅占受访家庭的19.2%。在线阅读平台读物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监管、服务体系不完整、售后无保障,家长对电子阅读顾虑重重。 环节有缺失,角色分工存在失调。“我们这里专业指导儿童阅读的机构不多,刚开始主要跟着一些育儿博主买绘本,但也会遇到与孩子年龄段不符或质量不理想的书。”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艾女士向调研组表示,这些经历使她对学校、图书馆等专业机构的阅读指导有着较为强烈的需求。调研发现,部分地区的家庭、学校、社会在信息链接上的缺失,使得家长在开展亲子阅读时面临诸多障碍。在为亲子阅读提供支持的调查中,32.6%的家长最期望得到学校支持,期望从学校获取亲子阅读指导;另外27.9%的家长期望得到文化机构的支持,期望社会组织能够更多地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和开设可供亲子阅读的主题展览。六成家长期望得到学校和社会对科学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指导。 此外,亲子阅读在家庭内部的分工失调会导致其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目前67.6%的家庭伴读角色由母亲担任,而父亲作为伴读人的家庭仅占18%。相关研究表明,父亲的参与对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和性格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意义。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悦”读育人生态圈 当前我国亲子阅读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在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能否达成长效联通。本次调查显示,虽然不同家庭仍存在着亲子阅读观念、分工、体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但多数家庭已将亲子阅读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从学校及社会层面寻求支持。 多方重视亲子阅读实践,形成广泛阅读、兴趣阅读、自由阅读、特色阅读的“亲子 ”泛阅读观念。家庭应主动理解泛阅读的价值内核。根据家庭实际条件、闲暇时间与精力分配、孩子自身兴趣等因素共同商讨亲子阅读内容,以家长阅读行为作表率,无形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引读、共读、倾听、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建立开放式阅读思维,传递正确价值观。 学校应积极引导泛阅读的形式创新。将亲子共读与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完善校园阅读服务体系,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学校与家庭教育同学共进。 社会应支持推动泛阅读的体系建设。以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通过媒介助推、文化公益机构发力传播优质教育资源,使优质特色读物走入家长视线,实现助推国内优质原创读物与丰富特色亲子阅读实践的双赢。 拓展、搭建线上线下多样化阅读体系,营造丰富的亲子阅读场景。家庭应主动尝试新场景的亲子阅读体验。发挥家长主观能动性,接纳并善用例如绘本馆、社区共享阅读、城市书屋等新型公共亲子阅读空间;同时,可注重在露营、郊游、返乡等家庭活动中融入亲子阅读环节,结合节日、特定历史事件等选择主题性读物呼应现实场景,为孩子营造多元化的共读环境,培养孩子开展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此外,正确认知亲子阅读发展中的数字化互联平台和读物,理解虚实互联对儿童阅读模式及形态所产生的影响。 学校应积极搭建链接“课内课外”、拓展“校内校外”的亲子阅读教育场景。可通过设立图书馆开放日、举办读书月活动、建设读书社团等方式,积极拓展亲子阅读实践场景;此外,应配合数字图书馆与互联网媒介,提供健康全面的数字阅读资源,同时开展符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共读交流机制建设。 社会应支持推动多场景阅读模态的构建,并完善保障体系。政府部门与文化机构应调查各地开展开放式亲子阅读活动的隐性需求,在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科教空间增加亲子阅读友好场所;相关企业及组织也应扶持社区儿童阅读共享场所的设立,让共享读物、共享空间成为开展新型共享亲子阅读、缓解家庭教育压力的有力保障;此外,应重视日益兴起的互联网亲子阅读场景,严格把控数字化读物的内容质量,建立评审评价机制,通过试读试用、转赠分享等手段帮助打消家长对电子阅读的顾虑,以高质量的服务和保障换取家长信任。 用科技手段突破现实条件制约,推动亲子阅读的习惯培养、策略优化和形式创新,激活阅读创新。现阶段,立体书、电子书、有声书等各种新概念亲子读物涌现,应鼓励家庭将传统读物的单一阅读扩展为多种介质出版物的复合阅读,灵活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扩展亲子共读方式,优化多感官共读体验,探索多维度互动形态。 学校应积极引入前沿科技手段,加强对亲子阅读的科学方法指导。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学校融媒体平台,利用直播、短视频等热门形式推广、交流亲子阅读成果,激励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同时,应借助学校专业教育资源与评估系统,帮助家庭筛选市场上适合的音视频、vr、ar等新形式阅读产品引入校园,提供家庭亲子阅读体验机会,推动前沿科技手段进入家庭视野,激发家庭阅读新需求;此外,应加强新技术融入后的亲子阅读指导,帮助家庭掌握科学方法。 社会应支持科技产业与教育行业的互联互通,推动全国上下开展全民阅读。一方面,助力公共空间的升级改造,在传统社区图书馆、童书沙龙等公共阅读空间进行多功能分区,引入先进科技媒介和科学教育游戏化策略,打造社区群体共建、共享的亲子阅读空间;另一方面,应提供政策支持,鼓励科创龙头企业参与亲子阅读教育产品设计,让科技前沿手段下沉至教育前线,成为亲子活动的辅助工具,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提升阅读品质。 从理念创新和制度设计入手,形成协调共享、阅读育人的长效体系。家庭应主动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情感性伴读的重视,推动父亲角色参与家庭教育。家庭应完善亲子阅读活动中的父母分工,并将亲子阅读活动的主体扩展至父母以外的家属,营造家庭全员阅读氛围;家庭应承担起主要责任,主动寻求与学校、社会的沟通;同时,应当均衡各类亲子活动的比重,让亲子阅读成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帮助疏导家庭亲子阅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优化孩子在校期间的阅读引导、合理规划与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建立与家长的互联机制,帮助家长学习亲子阅读技能、提高亲子阅读信心;与社会机构保持沟通,邀请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读物内容创作者进校交流。 (作者: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成员:贾秀清、韩佳政、江怡辰、张辉、龚倚玄、保明喆、王亚竑、种雨朝等;本报记者:白雪蕾、兰亚妮、季雅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