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4-4-29 8:42:44) 编辑:盛飞
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在中华民族之血脉中流淌,是广大华夏儿女同心同德、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在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而且制定涵盖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法规,在社会生活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23年10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跃升到专门法规范和约束的新阶段,开启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新篇章。
法治铸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心之所在,魂之所依。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人民群众意志,具备由法律来评价、调控和引导的行为属性。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筚路蓝缕,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探索和推进法治过程中,不仅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宪法依据和公民爱国的基本义务,而且在民法典、教育法、国旗法、国歌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爱国的行为表现,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时有保家卫国或惩治违法者的典型案例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产生深刻的教育意义。然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多为原则性规定,零散分布于各领域、各层次的法律法规,法律权威性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有待加强。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更需要一部爱国主义教育专门立法统合和完善既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爱国主义教育条款,弥补以往爱国主义教育“有法不全”“有法不细”的短板。颁行兼具基础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因势而新、依法育人的集中彰显,标志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法规呈现体系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显著特征,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基本法依据,必将为新征程凝聚中国心、铸就民族魂注入全新的法治动力。 明法笃行 爱国主义教育法包括总则、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及附则五章,共计40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是明法笃行。首先是明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主要内容、特色亮点的专题宣教活动。一是廓清“是什么”,使全体人民对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主题,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等九项教育内容入脑入心;二是明晰“谁来教育”,对中央和地方爱国主义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统筹协调职责,以及广泛施教主体面向相应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责,尤其是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责了然于胸;三是知晓“怎样教育”,秉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主题鲜明、融入日常,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发利用各种载体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四是知悉“支持保障”,了解国家鼓励和支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免费开放制度,清楚损害爱国主义教育的禁止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厘清爱国主义教育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协调和联动关系。 其次是笃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要坚持不懈地遵行爱国主义教育法。一是中央和地方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管部门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指导和监管,施教主体积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要求落到实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二是公民既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表达爱国情感、参与爱国活动的权利,又须在法律框架范围内理性爱国,避免非理性的偏激情绪、背离爱国主义精神的行为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破坏性后果。三是执法和司法机关对涉嫌损害爱国主义教育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制止和处罚,惩恶扬善,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释法说理以正向引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法德兼治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色,爱国主义教育法昭示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法律的明确要求,又是弘扬爱国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修养的题中应有之义。换言之,在全面依法治国语境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尤其需要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一方面,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长期以来,人们更多是从道德品格和价值导向视角来理解和思考爱国主义,对爱国主义教育更多耳濡目染的是思想情感教育问题,而不是法律明确要求的行为规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彰显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治理优势,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准绳作用,将爱国主义内含的“应然”转变为“实然”,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法律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进而影响人的内心感受和思维判断,助推爱国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实,引领公民爱祖国的社会道德风尚。 另一方面,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德治。从根本上讲,爱国是个人对祖国正向的情感表达,爱国主义归属于道德和价值观范畴,只是这种思想情感外化为人的行为,才成为法律的规范对象。新时代强化以法治保障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但遵循党和国家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政策要求,多措并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不能丢,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化、精神文明创建的道德支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作用,继而为人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势时辨析法律风险、做出爱国行为选择提供文化滋养和内生动力,逐渐达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良法善治”的境界。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