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4-3-25 9:42:25) 编辑:盛飞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围绕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在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总体谋划。其中,“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根本指引和明确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复杂形势,如何及时发出中国的声音、提出中国的倡议、提供中国的方案、展现中国的形象,显得十分紧迫而重要。而要做好这一切,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站稳文化立场 站稳“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立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根本遵循。 坚持“两个结合”。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深刻把握传承弘扬中华文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以中华文明全球传播为导向,宣介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道路为什么行。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自强,事关国运兴衰。中国共产党在文化自信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立足于文化主体性、原创性,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内驱动力,在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文化进程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同时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传达中国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观念,加强中国话语权建设,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取得了话语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才能够传播出去,我们的声音才能被世界人民听到,而世界的和平发展正需要中国这种兼容并蓄、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 构建传播体系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需要体系化建构,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制定总体对外战略和国际传播总体规划。明确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中长期和短期目标;明确对外传播方案,包括对外传播战略的顶层框架设计、中观方案设计和微观细节填充。统筹资源,避免“各自作战”。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布局、整体性推进,牢牢把握国际舆论战的传播话语权。 调整力量布局和拓展渠道平台。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去中心化生产、分众化传播趋势更加明显,单纯依靠党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难以实现有效覆盖、深度触达。这就需要调整对外传播的力量布局,推动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协调。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融合发展的引擎作用,使其成为沟通内外信息的重要通道,形成对外传播的合力;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统筹处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加强同海外媒体的协调合作。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一是加快构建战略传播体系的话语支撑。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不能自说自话,要坚持内外有别,准确把握海外受众多样化需求,适应国际新闻传播受众的多样化、生活化、个性化要求。二是放眼世界,主动学习、吸收国外文化的优秀成果,对现有的话语概念进行再定义,提出中国自己的核心概念,能够在理论上与国际主流话语体系平等对话。三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融合上深入研究,寻找双方对话的共鸣点、最大公约数,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努力形成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感染国外受众。 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就是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置身于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宣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这就需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更加注重展示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世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观。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推动中华文化在多元文明交融共存中实现国际传播。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为人类社会破解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文明冲突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反对任何形式的“文明优越论”,以文明平等包容为基本原则,以文明和谐共存为终极目标。 提升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效能。建立国际传播分层合作体系,加强“民心相通”和人脉建设工作,创新区域协作与国际交流合作机制,逐步扩大传播半径,实现国际影响广覆盖,把中华文化的理念和精神传承好、发扬好。特别是在人文交流中,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提升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效能,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