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4-3-11 8:53:27) 编辑:盛飞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部分,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日前举办的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上,省委书记王晓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的科学体系,必须贯通起来理解把握。要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深刻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深刻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深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刻把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刻把握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深刻把握实现高水平安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定用以指导四川实践,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为帮助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更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将理论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思想周刊特约请专家系统阐释,敬请垂注。 ●着力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体现的是新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的双重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新发展阶段对发展的新要求,既体现在强大的供给新动力、新质生产力上,也体现在强大的需求新动能上,必须实现由“有没有”向“好不好”的重要转变,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在不同发展时期作出重大战略决策的基础,发展阶段决定发展战略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这也是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开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并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经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形势与环境变了,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改革创新,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新发展阶段决定新的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新发展阶段时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断为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同时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发展阶段承载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新发展阶段是强调各方面均衡、注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一切从新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 新发展阶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战略目标,也是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新动能。新发展阶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第一,与过去高速增长追求发展的速度不同,提出高质量发展目标,打破了“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着力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体现的是新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的双重性,且质的有效提升从长远和全局来讲则更加重要,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第二,新发展阶段,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通过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的根本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第三,新发展阶段对发展的新要求,既体现在强大的供给新动力、新质生产力上,也体现在强大的需求新动能上,必须实现由“有没有”向“好不好”的重要转变,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新发展阶段决定发展路径 新发展阶段既决定新的发展目标,更决定新的发展战略路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以国内循环为主,进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改革开放后,我们打开国门,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依靠外需驱动的国际大循环发展格局,对我国持续实现30多年的高速增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我国发展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对内,我国有强大的内需增长空间,是保持经济长期向好的最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改革开放多年所累积的物质技术基础、市场和人力资本,对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发挥新的比较优势的重要支撑力,是一般中小国家无法比拟的。对外,我们面对严重的逆全球化、外贸保护和一些国家的战略抑制,外需推动力明显减弱,而且大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很容易受制于人,且形成更多的不确定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大国必然选择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起着辅助和外部支撑作用。立足国内循环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的长治久安。其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搞自我小循环。各地区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有机衔接起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新发展阶段决定发展战略重点 新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战略目标和新的战略路径,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发展难题和体制瓶颈,必须按照“三新一高”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加快建立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来促进产业升级和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整体而言,我国产业发展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水平,许多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对产业链安全造成巨大隐患,要改革完善全面支持创新发展的基础制度,破解教育-人才-创新及产业-科技-金融之间的各种重要堵点难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科技强国等。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形成扩大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消费决定经济增长速度,投资决定经济增长质量。未来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潜力主要是扩大消费,投资的作用将逐步降低,但质的有效提升主要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能。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扩大内需的基础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形成统一高效的流通枢纽、专业市场和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性或全球性的消费中心。要着力推动区域城乡协调,缩小区域城乡差距,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四川省作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点,应积极塑造现代制造新高地、数字经济新标杆、全国重要的消费中心等。 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一方面,应重点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在税收、技术创新、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稳步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民营经济将继续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尤其要发挥民营企业家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要提高粮食、能源等安全水平。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