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联动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率-pg电子麻将胡了2试玩

http://www.scol.com.cn(2023-2-20 9:19:47)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戴宾
作者:戴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五区共兴”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在我省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实践;有助于促进我省全域联动、区域协同、优势互补、功能适配,有效缩小地区差距,破解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与“四化同步”“城乡融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托,是统筹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要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五区共兴”要义是全域共同发展、繁荣兴旺;途径是建强以都市圈、大中城市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区域协同联动,先发带后发、先富帮后富;目的是提升四川区域发展整体效率、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五区共兴”是四川区域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是四川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抉择。

  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担当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区域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文章强调,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党的二十大更加重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五区共兴”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在我省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四川是西部地区重要大省,也是我国主要的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之一,实施“五区共兴”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做强支撑更有力的次级增长极,推进省内先发地区同欠发达地区协同共兴,更有利于发挥我省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五区共兴”有利于提升成都发展能级,增强次级增长极对川东北渝东北、川南渝西的区域带动力,早日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五区共兴”有利于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与省内发达地区协同发展,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完善空间治理,打造高品质国土空间。

  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实需要

  四川地域广阔,地貌复杂多样,资源禀赋各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长期以来,我省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作出了不懈努力,地区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整体性不断增强。成都极核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绵阳、南充、宜宾、泸州跨入全国ⅱ型大城市行列,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均超过2000亿元,gdp总量达到18719.8亿元,占全省的34.8%,其中绵阳、宜宾gdp超过3000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底部支撑作用增强。2021年,全省经济总量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达125个,其中超1000亿元的县(市、区)达11个;西昌、简阳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10个区入选全国百强区。2022年四川36个县(市)上榜西部百强县。然而缩小地区差距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之间发展差距没有明显改观,市州发展分化加剧,县区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五区共兴”有助于促进我省全域联动、区域协同、优势互补、功能适配,有效缩小地区差距,破解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一是有助于推动五区协同联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加强区域之间基础设施衔接和产业配套协作,增强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性;二是有助于增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都市圈的发展承载能力和资源要素吸聚力,提升发展能级和参与全国、全球竞争的经济实力,更好地引领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三是有助于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扩大集聚规模,提升综合功能,增强发展实力,成为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在更大范围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四是有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积极性,促进各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培育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五是有助于增强生态脆弱地区、盆周及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在保障生态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功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新形势新阶段区域发展的新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把握国家发展大势,立足省情实际,因地制宜谋求发展,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1997年四川行政区划调整以前,实施了重点发展成都、重庆的“两点式”发展战略,以期通过加快两个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两市率先发展,增强四川的整体经济实力。1992年,四川从省情出发实施了“一线、两翼”战略。1995年,从实现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高度,提出了“依托两市、发展两线、开发两翼、带动全省”的发展战略。1997年重庆直辖后,针对全省行政区划范围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省域经济活动空间的变化,提出了“一点、一圈、两片、三区”的发展战略。2006年,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发展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五大经济区,重点发展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川东北四个城市群的区域发展战略。2012年,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发展定位,体现了经济布局、人口分布、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空间均衡原则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为着力解决长期困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出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2018年6月,进一步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回顾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我省从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出发,实施不同战略,适应了区域发展的阶段要求,同时区域发展的整体观和协调发展理念不断增强,从最初考虑单个城市和局部区域的发展,到逐渐形成具有全局性、总体性的区域发展战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当前阶段四川现代化建设呈现一系列新特征,区域发展处于协同优化期,必须从战略上进行谋划推动,以更好适应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成效明显,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势头良好,攀西经济区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进入区域协同优化的新阶段,面对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四川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在协同目标上要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在协同主体上要有更多层级、更多区域主体参与,在协同领域上要推动经济、社会、生态以及空间的全面协同,在协同路径上要突出区域联动。“五区共兴”立足我省区域发展处于协同发展优化期的阶段性特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禀赋条件和发展基础差异,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做强支撑更有力的次级增长极,推动五区联动发展,促进省内先发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同共兴,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优化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要求,是新形势、新阶段四川区域发展的新战略。

  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五区共兴”与“四化同步”“城乡融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托,是统筹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五区共兴”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直接相关,区域、产业、城镇三者具有内在的空间耦合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强化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五区共兴”有助于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联动,扫除产业分工协作的区域障碍,在更大范围内共建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发展要素空间适配。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城镇化整体布局。“五区共兴”有利于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促进次级增长极快速崛起,为大中小城市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优化全省城镇规模等级体系、城镇功能体系和城镇空间体系。

  “五区共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密切相关。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是推动城乡融合的基本路径,“五区共兴”将有力助推我省城乡融合发展。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对外开放协同共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为重点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加速成德眉资四市范围内的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市场一体化和社会管理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同繁荣、共进步。做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增强大中城市对广大乡村的辐射带动力,使城市工业、乡村工业与乡村农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以城市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装备农业、推动乡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城市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网络和节点向乡村地域扩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作者系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pg网赌游戏的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pg网赌游戏的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