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3-2-6 8:57:21) 编辑:盛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加强策略创新,明确谁来讲、讲什么、如何讲等重要问题。我认为,“围绕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讲好中国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突破口。
●寻找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支点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面临讲什么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是唯一一个延续了五千年文明的古国。讲述古代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内是坚定文化自信,对外是吸引世界关注中国、了解中国的渠道之一。但在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人们习惯性地讲述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而忽略当今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实际上是多年以来西方“文化霸权”之下国人对当代中国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若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当代中国故事是中国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每一个成果,是每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尤其是中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成熟和成功经验,是塑造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实际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可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重要契机和价值支点。因为,通过围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不确定性挑战,可以找到在海内外不同语境下有效传播的“意义杠杆”,找到被多元文化接受的“最大公约数”,赋予中国故事以跨文化的“叙事感召力”。 2000年以来,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开始呈现日益增多态势。大量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严重破坏群众生产生活、威胁社会稳定和谐。但近年来,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封闭转向开放、由粗放转向科学、由事后应对转向事前预防,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的成功应对增强了民众信心和力量,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良好形象。因此,每一次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都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素材和良好契机,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突破口。 ●推动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创新 围绕重大突发事件,讲好中国故事面向的是国内外两个受众群体。如何化解和跨越其中的理解障碍和鸿沟,需要推动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创新。这种理念创新,就是过滤掉具体的民族和群体特殊性差异,而进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怀,进入到“对人类核心利益”关切的视野,通过开放、平等、共享的理念,形成故事讲述的“价值同心圆”和“最大公约数”。 一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开放理念。开放是最好的名片,是最好的沟通桥梁。要超越当前的意识形态、国别差异和文化分殊,针对人类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手段、方式、方法来讲,针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教训和不足来讲。二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平等理念。人类社会各个群体虽然有差异,但却有相同的价值和尊严,有可沟通的情感和愿望。世界上没有固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可供选择,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讲好故事不在于内容必须相同,而在于道理要相同。道理讲通了,即使不同的故事也容易被接受。只要用平等的理念来讲述各国发展的差异,接受者便不会排斥每一个特殊个案。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共享理念。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共享理念,去寻找文化的相似点、价值的包容性、文明的共通点,突出故事的通约性。虽然各个国家,各种文明自成体系、各具特色,但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都重视平等、宽容、自我约束等价值观念。这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共享要素。 ●加强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转型 话语,体现着时代与社会的基本特征。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现的是一种对抗型话语、一种申辩型话语。这一话语类型和特征,对应着我国社会的发育程度以及国际地位的基本状况。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地位的上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呼唤着更加科学有力的话语体系,话语转型变得迫切而必要。 从“权力话语”到“话语权力”的转变。很长一段时间,人类的传播处于“权力话语”时期,即拥有权力者拥有话语,实体的权力支配着话语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而1971年福柯出版的《话语的权力》,首次将权力理论引入话语理论,讨论话语(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并提出话语即权力的哲学观点。在福柯这里,话语作为一种支配性社会力量发挥着权力的作用。讲述中国故事,不能沿用传统的权力模式,而要从“权力话语”向“话语权力”转型,提升话语自身的表达力量与合法性。 从“对抗话语”到“对话话语”的转变。对抗话语是情绪的、非理性的,是一种对立化表达和抗争性策略,而非基于平等与理性的交流方式,不利于矛盾的化解和理解的增加。长期看,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对话是历史大势所趋,顺应历史大势是必然要求,因此,要实现“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避免误解和敌意,就需要实现从“对抗话语”到“对话话语”的转变,增加交流和沟通,消除对抗与斗争,从而形成平等的交流与传播。 从“申辩话语”到“定义话语”的转变。面对西方势力在国际话语场域中的强势地位,我国长期以来采取的是一种较为被动的“申辩型话语”。但申辩话语是被动的,软弱的,也是我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被迫选择。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进程,必然要走向主动传播和主动定义自己的新阶段,从而形成“定义话语”,伸张自身的立场和观点,界定事件的内涵和价值。在此基础上讲好故事,才能让好的中国故事深入人心。 ●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 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中国政府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经验和方法。围绕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的策略问题。从叙事学角度看,讲故事既需要内容的支撑,也需要讲述技术和策略的运用。 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应包括,第一,基于事实的叙述策略:客观、理性、真实。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但讲述这样的成功应对故事,需要基于事实的叙述策略,以客观、理性、真实的方式再现所取得的成就。第二,基于故事的叙述策略:突出可交流性、可体验性、可分享性。人类本性喜欢故事,讲故事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感。挖掘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好故事、好情节,可以更好地展现故事本身,可带来更好的交流、体验和分享效果。第三,基于情感的叙述策略:彰显真实性、艺术性、亲和力。从而把故事讲得生动活泼、入脑入心。(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