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4-2-5 9:00:08) 编辑:盛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作出了总体设想和安排部署,并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其中要求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会议精神强调,不能把发展与安全对立起来,而要把它们作为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与高水平平衡。
正确把握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经济的安全主题日益凸显。对我国而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仍然是长期发展目标和最终诉求,因此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那么在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到风云变幻之时,如何把握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重大关系呢?从基本道理上看,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是一对辩证的关系。 首先,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而言,都是生存之道和繁荣之路。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毛泽东同志也提到,要搞好建设,不然就会被开除“球籍”。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让国家经济实力倍增,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中国从贫困落后的境地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践表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除非发生外敌全面入侵的事件,否则我们就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其次,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会产生内部经济体系失衡风险。从生产、分配、交换到消费,经济运行有自身周而复始的循环逻辑,维持经济平衡状态。然而发展会打破经济原有的平衡状态,产生经济体系失衡即经济内部风险问题。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是打破经济平衡的根本动因,而生产关系的调适,是推进经济再平衡的基本条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整个经济体系会随着经济发展呈现螺旋形循环上升的良性运行特征。但是,如果在失衡状态下由于处置不当或有其他因素严重干扰,失衡的内部风险会演化成内部的经济危机。实践表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的缺陷。如果不加以政府干预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本身,是难以克服这种风险的。风险不除,就会给经济运行造成安全冲击。就此而言,发展伴随风险转化为安全问题也是一种祸福相依的关系。 再次,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相随相伴关系存在放大和倍增的效应。在国内外经济相互连接合作深化的今天,一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同时一国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与此同时也会把不利因素迅速传染给各国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已经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大大地获益,并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繁荣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然而,世界经济并不是平的,始终存在着经济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等一系列巨大差异。 在多极世界格局之中,一个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的国家,经济发展很难做到一枝独秀,也很难在国际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在当下格局中,中国经济安全问题更多地产生于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所谓经济“脱钩断链”“去风险”政策,来自外部的经济安全威胁要大于内部。把国家对外经贸交流大门关上,搞自我封闭循环,以为越封闭越安全,同样也是不可行和更加不安全的。与世界经济保持交流,才能吸收更多更好的资源为我所用,才能认识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培育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对坚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中国而言,在积极参与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必须牢牢把住防范外部风险转移传染给国内经济这一安全底线。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化解风险因素 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关系的根本,是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外部风险因素抵御在体系之外,将内部风险因素化解在酝酿过程之中。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世界经济体第二的位置,尤以产业体系而言,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齐全的产业门类和制造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同时,中国经济在人均水平、技术进步和经济质量效率上,依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种现实国情在相对安全的国际经贸合作分工体系中,本应是积极发挥各自经济体比较优势的好机会,然而现实远非如此,唯一的出路就是提升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质量,培育壮大更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只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获得更厚实的安全保障。 进一步说,要获得对外经济安全的实力,源于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一般而言,外部对国内经济安全的冲击是外因,内部产生对经济安全的威胁是内因,因此外因通过内因方能构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安全问题。当前世界乱局中,外部经济威胁固然是经济安全的主要来源,但是保障经济安全的根本之道还是内部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包含了丰富的内涵,突出的特征还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所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采用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经营管理机制基础之上各种产业结成的有机整体。中国目前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上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后半路程更加艰巨和复杂。如果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在这个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利于经济安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比如系统化的产业体系将会是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和富有韧性和弹性的,是不容易断链的;即使发生断链情况,也会迅速找到备胎和替代方案,在短期内迅速恢复产业链供应链。 把握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关系,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正确识别经济安全类型和理性处理经济安全问题。一般而言,市场经济中的经济风险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都会存在的。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然而由风险转化成危机,必然有一个酝酿过程,需要一系列充分和必要条件。本质上说,只有严重危及经济正常运行和经济生存的那些重大经济风险,才构成经济安全问题。 当前构成中国经济安全的类型至少有以下几个。一是经济基本制度安全。基本制度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要高度警惕威胁和破坏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行为,高度警惕威胁和破坏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制度的行为,高度警惕威胁和破坏宏观调控机制的行为等。二是金融安全。金融是市场经济的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点不能马虎大意。因此要密切关注股市、债市、汇市、楼市的变化动向,适时应对。三是能源安全。能源是经济的血液,一旦发生流动不畅或断供,威胁整个经济体运行。四是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中才不会受人欺负;农业又是主要靠天吃饭的产业,因此尽管粮食生产年年丰收,粮食安全警戒红线始终不能忽视。五是关键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对外经贸合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关键产业链供应链。这些经济链条容易被外部势力掐断。如何将这些关键生产链供应链掌控在自己手里,或迅速找到替代链条,对实现经济安全十分重要。六是关键运输通道安全。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许多大宗商品进出口严重依赖有限的海运、空运和管运,随着世界经济格局重组和地缘政治变化,一些过去安全的通道变得不再安全,安全隐患始终存在。对此需要采取经济、外交、法律、军事等综合措施确保通道安全。七是关键财经人才安全。所谓千军万马易得,而领军人才一将难求。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是人才资源依然短缺,必须把培育和保护好关键财经人才纳入经济安全考虑之中。 总而言之,从高质量发展角度看待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首先要摒弃两种极端的认识和做法,即要么完全不设防谋发展以求得利益互换的安全保障,要么完全自我封闭自循环发展而偏居一方。从理论到实践都表明它们都不能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与安全。其次要用高质量高水平要求统领二者关系。只有不断追求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形成更高的经济安全屏障。以一般发展水平求安全,则会一遇到威胁时就委曲求全,以高质量发展求安全,则会面对威胁时从容不迫。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的用意即在于此。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