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4-1-29 8:59:21) 编辑:盛飞
●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以保障人口的市民化为重点;以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高质量建设,重视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城市规划建设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人民城市如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提到“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呈现出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特色。而建设人民城市作为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同时也需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要求。 建设人民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也体现了人民性的根本原则,即将人民置于核心地位,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建设人民城市的理念将城市发展与人民的需求有机结合,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作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深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城市品质提升,是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的重要举措。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民城市”理念,要求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又进一步阐释了人民城市的理论内涵,即“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不仅清晰地揭示了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的路径指引,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人民城市”理念明确确立了人民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将人民视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正如雅各布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城市的人本主义价值观时所强调的,城市空间不仅塑造了社会关系,城市空间本身也在不断地生成和演变着新的社会关系。所以“人民城市”理念所强调的城市与人民的互动性会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人民城市”理念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建设“人民城市”的理念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也强调了城市建设必须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幸福。它将人民的利益置于城市发展的核心,促使城市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向前发展,确保城市的繁荣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 为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人口规模巨大的严峻挑战,建设人民城市需要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并以保障人口的市民化为重点来展开。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过去十年,中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265%的速度增长,如果继续保持这一增速,那么从现在起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中国还将有超过2亿农村劳动力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如何吸纳如此庞大的转移人口,成为建设人民城市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仅仅以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为主要载体来推进城市化过程,那么无疑会给这些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即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核心支点,通过建设现代化的都市圈和城市群来吸纳转移人口。除此之外,人口的市民化身份转换也应成为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抓手。2022年中国的户籍城镇化率约为47.7%,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这意味着还有许多城市常住人口无法享受与本地市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显然不符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基本原则。所以,如何增加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并加快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成为建设人民城市的首要工作。 为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以城市更新行动来推进城市高质量建设,同时重视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中国的城市更新行动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通过更新老旧小区、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国的城市焕发了新的活力。这一过程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使城市发展符合“人民性”的基本要求。然而,城市更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改变城市的外貌,它也需要注重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将城市所独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融入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素来就有重视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的传统,这是中国城市发展所独有的价值观。截至2023年9月30日,国务院已将142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这种注重文化传承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增强城市的身份认同,还提升了城市在全球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为让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建设人民城市需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建设人民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城市规划方面调动全体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也可确保城市建设过程更具民主性和公平性。这种广泛的参与有助于建立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的城市。此外,公众参与还有助于监督城市发展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为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修正和改进机会。这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做法保障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使得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并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与交叉科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姚常成) |